十年,踔厲奮發,砥礪前行;
十年,櫛風沐雨,春華秋實;
十年,從一個起點邁入新的起點,漢臺譜寫出奮力建設陜西高質量發展強區的新篇章。
這十年,是書寫“漢臺答卷”的十年,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,生態環境持續改善,民生福祉顯著提升,綜合實力大步躍升。
這十年,是蓄積“漢臺動能”的十年,累計實施項目596個,完成投資2204.7億元,全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監測綜合排名躍升至11位,發展蹄疾步穩。
這十年,是擦亮“漢臺招牌”的十年,國家衛生城市,國家園林城市、森林城市、雙擁模范城、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、農村創業創新典型區等成為漢臺新名片。
十年來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,漢臺區委、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人民萬眾一心、銳意進取,苦干實干,奮力建設陜西高質量發展強區,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,古城漢臺煥發出勃勃生機。
錨定發展目標 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
隨著經濟進入新常態,漢臺區發展面臨著區域激烈競爭、產業轉型升級等多重壓力和諸多挑戰。
這十年,全區上下堅定貫徹新發展理念,錨定發展目標不松勁,以堅如磐石的信心、只爭朝夕的勁頭、堅韌不拔的毅力,經受住了一場場大戰大考,攻克了一道道難題難關,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。
數據顯示,2014年、2018年漢臺地區生產總值分別跨越200億元、300億元大關,2021年突破400億元、達416.43億元,是2012年的2.7倍,年均增長9.3%,在全市占比由2012年的20.7%提升至23.5%,人均GDP由2012年的28442元上升至2021年的67237元,增加38795元,經濟總量穩居全市第一,區域經濟躍上新臺階。
城市經濟優勢明顯。堅定不移實施“工業強區”戰略,截至2021年底,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275.86億元,是2012年的2.75倍;規上工業總產值達275.86億元,是2012年的2.4倍。十年來累計實施項目596個,完成投資2204.7億元,分別是十年前的11倍、60倍。
數字經濟高速發展。建成全市唯一一家“省級數字經濟產業示范園”,引進培育優質企業72戶,產值達2.03億元,帶動就業1200余人;“頤高互聯網+雙創園”“FounderSpace”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被評為國家級眾創空間,成功創建省級創新型試點區。
第三產業活力迸發。云商工場被認定為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,山河堰遺址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,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。2021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實現238.16億元,是2012年的3.0倍,占全市比重由2012年的28.4%提升至2021年的32.2%。
著力深化改革開放。打造裝備制造、生物醫藥等多個百億、千億級產業,招商引資成效顯著;2021新簽、續建招商引資合同201個,實際到位資金337.46億元,同比2012年增長347.98%。累計實施改革舉措745項,營商環境連續兩年位列全市第一,成功創建省級基層政務公開示范區。
突出擴容提質 高品質城市建設結出累累碩果
規劃整齊的城區道路,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,設施完備的學校、醫院、商超,高效便捷的社區服務中心,四季常青的城市綠地……如今走進漢臺,人們深深感受到一座現代化城市正在迅速崛起。
該區堅持硬件設施改善和文化品位提升結合,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、“4111”行動和“國衛”復審攻堅工作為抓手,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,城區面貌煥然一新,城市框架進一步拉大,功能品質進一步提升,地域文化進一步顯現。
基礎設施優化完善。寶巴高速建成通車,西成高鐵投入運營,望江路、金華路等10余條道路建成投用,中心城區一環內“斷頭路”基本打通。完成9條主要大街白改黑、70條(段)主要大街人行道提升改造,硬化和維修城鄉道路約6萬平方米,改造背街小巷137條(段)。
鎮村建設成果豐碩。鋪鎮產城融合、武鄉“三區”融合、河東店“三產”融合模式日趨成熟。建成縣鄉(村)公路242公里;吳莊、花果、獅子村分別榮獲中國美麗休閑鄉村、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、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稱號。
交通運輸長足發展。“七縱六橫”路網骨架初步形成,“干支相連、阡陌縱橫、通村達組、惠民便民”公路路網更加通暢便捷,公路總里程達1308.5公里,較2012年增加400余公里,路網密度已達每百平方公里235.3公里,排名全市第一。
“4111”項目扎實推進。聚焦老舊小區改造、棚戶區改造、“斷頭路”打通等,實際開工“四改一拆一通一落地”項目352個,累計完成投資117.8億元,建成投用項目250個,以“300米見綠、500米見園”為目標,建成口袋公園19個,城區環境不斷提升。
城市管理更加精細。城區納入統一管理的清掃保潔面積由2012年的320萬平方米增至584萬平方米,機掃率從20%提升到95%。在326個居民小區,建設垃圾分類點位439個,垃圾收集、壓縮站240座,依托公廁建成城市驛站8個,城鄉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逐步完善。
生態環保顯著改善。秦嶺生態保護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,林(山)長制全面推行,河湖長制全面落實,水源地保護持續加強,漢江、褒河水質穩定在地表水Ⅱ類標準?!敖簠^”燃煤鍋爐全面清零,空氣優良天數屢創新高,成功創建省級節水型城市、省級環保模范城市。
堅持民生優先 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
保障和改善民生,是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。這十年,漢臺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,持續加大民生投入,加快補齊民生短板,聚力發展民生社會事業,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品質,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。
脫貧攻堅全面勝利。舉全區之力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,5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,11666戶35164人高質量脫貧退出,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人均純收入由2016年的2571元增加到2020年的11070元,年均增幅33.9%,區扶貧辦被評為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。
教育基礎持續強化。成功創建省級“雙高雙普”合格區和學區制管理改革示范區,義務教育階段基本消除“大班額”,教育質量穩居全市首位。建立校長、教師交流輪崗制度,創新集團化辦學模式,組建教育集團15個,加強優質園所的輻射效應,覆蓋學生37930人,拓展了教育發展空間。
文體事業蓬勃發展。村(社區)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,圖書館被文旅部評定為一級館,龍江街道辦事處(龍舞)被評為“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”,“環中賽”、“十四運”賽事精彩圓滿,城市社區“15分鐘健身圈”初步建成,全民健身設施覆蓋率達100%。
就醫環境顯著改善。全市首家“智慧醫?!逼脚_建成,多次受到國家和省、市醫保局的肯定和推廣,并代表全市參加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。在全市率先建成區、鎮(街道)、村(社區)三級醫保經辦服務體系,辦理線下醫保業務81714件,實現了醫保業務“家門口辦”,成功創建為省級慢性病防治示范區、省級衛生應急示范區。
就業創業不斷向好。堅持城鎮和農村就業工作的同步推進,完成城鎮新增就業17萬人次,農村勞動力轉移87.37萬人次。創建創業孵化基地18個,在孵企業350余個,吸納就業1377人,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99707.6萬元,以創業帶動就業20946人。
民生服務成效顯著。不斷健全社會救助工作機制,累計實施臨時救助34367人次,發放救助金2504.72萬元。2012年至今,投資4500余萬元新建城鎮日間照料中心75個,實現城鎮社區全覆蓋;投資1062余萬元新建農村互助幸福院118個,老君鎮、漢中路街道辦事處被評為“全國智慧養老應用試點示范鎮(街道)”。
強黨建轉作風 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
為實現高質量發展,漢臺區始終將加強黨的領導作為關鍵,牢固樹立“靠作風吃飯,憑實績說話”的鮮明導向,把作風能力建設貫穿始終,將堅持黨要管黨、全面從嚴治黨作為關鍵常抓不懈,為高水平建設“富強活力、幸福宜居、平安和諧”新漢臺提供堅強作風保障。
凝心聚力促進發展。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、村主任“一肩挑”,成功創建省級標準化示范村7個、市級19個、區級35個;創新開展脫貧振興“城鄉結對·社區幫村”活動,2020年榮獲全省“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”。
基層治理改革創新。優化提升“1+4”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創新,建立健全“村五級、社區七級”組織體系;500項審批服務事項下沉街道、113項可代辦事項下放社區,建立健全完善街道社區兼職委員制、“雙報到”和“三項清單”等制度,推動600余項共建項目落地見效。
平安建設穩步推進。不斷增強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,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,為建設陜西高質量發展強區創造了安全的政治環境、穩定的社會環境、公正的法治環境、優質的服務環境。先后獲得全省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先進縣市區、全市年度平安建設先進縣區等稱號。
作風能力持續提升。扎實開展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、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、黨史學習教育,全面開展“明責踐諾結果”作風整訓、“進萬家門、知萬家情、解萬家難”等活動,創新開辦領導干部“周末課堂”,強化干部教育培訓。
完善機制匯聚人才。健全黨委聯系服務專家,拓展“人才綠卡”服務功能,院士專家工作站等人才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從無到有,全區人才總量達29800人,專業技術人才5959人、中高級職稱占比達65.3%,新增農村實用人才1971人,建成的院士專家工作站14個,引進高層次專家人才32人、培養本地人才91人,為推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。
波瀾壯闊欣回首,敢為人先又續征。站在新的起點,漢臺人民將以更加堅定的自信、更加飽滿的熱情、更加昂揚的斗志,堅定地踏上新的趕考路,不忘初心再揚帆,心無旁騖謀發展,凝心聚力抓落實,奮力譜寫建設陜西高質量發展強區新篇章!